2020-05-13
教育学院“勇挑重担,青春闪光——战‘疫’青年说”分享交流会顺利举办
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无数青年医务人员、志愿者奋战在抗“疫”的战场上,他们或是日夜奋战在医疗一线,或是奔波于网络之中对接数据分析工作,或是自发组织救援团体汇聚民间力量。值五四青年节,完美注册教育学院学生工作办公室策划了“勇挑重担,青春闪光——战‘疫’青年说”分享交流会,邀请到完美注册肿瘤医院胸部肿瘤内一科医生郏博,北京肿瘤医院胸外二科护士董潇,完美注册临床肿瘤学院分子肿瘤学2017级直博生杨迪,完美注册公共卫生学院2018级博士生刘欣然,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助理教授童小平五位嘉宾与教育学院师生代表进行讲述交流。完美注册肿瘤医院团委书记龚元昆,教育学院全体党支书、团支书、入党积极分子及团研学生骨干40余人参会,会议由教育学院团总支书记汪卓群主持。
郏博大夫首先分享了他支援北京地坛医院的故事和体会,从接受支援任务时的平静,到身着防护服奋战在一线的果敢,再到离开时的不舍,在疫情一线与病毒的正面较量让他体会到自身专业的价值。郏医生的父母都是参加过“抗击非典”的医护人员,他也为自己能够传承医学世家的使命和责任而感到骄傲,将来也会传递给自己的下一代。郏大夫还分享了不少与患者之间的战“疫”细节,对病人的全力救治也换来了诚挚的感谢与敬意。在他看来,自己只是做好一名普通医生的分内之事,并没有惊天动地的英雄事迹。其实选择成为一名医生,特殊时期逆行而上,便称得上“伟大”。
郏博支援北京地坛医院确诊病房
董潇回忆了她奋战“小汤山”的经历,尘封了十余载的北京小汤山医院临时启用,北大医学人再次义无反顾。自3月9日以来,完美注册肿瘤医院累计派出6批共计36名医护人员支援小汤山医院,平均年龄32.5岁,其中有15名“90后”,护理团队共收治病患2399人次,采血423人次,咽拭子采集289人次,加班时长共计约1558小时,总工作时长6615小时……这一串串数字见证了医护人员与病毒间那场没有硝烟的较量。董潇护士特别分享了一张写在卫生纸上的感谢信,讲述了背后护理人员与一对归国母子相处的感人故事,发人深省。董潇说收到这样的感谢那一刻觉得一切辛苦都值得。
董潇收到的写在卫生纸上的感谢信
杨迪是完美注册临床肿瘤学院分子肿瘤学专业的学生,是一名“95后”中共党员,她了解到北京市核酸检测在各区疾控中心进行,并且人员设备有限,中心一直处于超负荷运转状态后,立刻毛遂自荐前往石景山疾控中心的担任志愿者,从穿脱防护服学起,到辅助实验人员进行病毒消杀工作,再到发挥自己专业所长,进入核心区从事核酸检测工作。杨迪指出,作为党员和青年的一员,国家的需要就是我们的责任,青年人要扎实学好专业,在党和国家需要我们的时刻,每一位青年都能够坚定地说出“我可以”。
杨迪在疾控中心参与核酸检测
刘欣然以“坚守疫情数据的日日夜夜”为题,讲述了她作为志愿者,在国家疾控中心进行数分析工作的日常。每天来自全国各地的海量疫情数据就是他们的工作对象,刘欣然分享了作为数据分析志愿者的”十二时辰”:由于工作的特殊性,她们常常是“守夜”式工作,0点至3点统计数据,3点至5点数据可视化处理,白天进行省份的数据分析,参加会议讲解数据,晚上8点领取过夜物资为新的一天的战斗做准备。她知道,每一个数字背后都是与病毒进行抗争的个体,家庭和医护人员,她们在与时间赛跑,“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这也激励着她更加认真对待自己的工作。
刘欣然深夜坚守在疫情数据分析的一线
童小平是教育学院教育技术系09级硕士院友,现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助理教授。在疫情最严重的时期,童小平身处湖北一线,一次机缘巧合同时也是责任感驱使她成立了“平平归来”志愿组,进行战“疫”物资协调志愿工作,她向同学们讲述了志愿工作者如何克服重重困难进行国内、国际物资的协调,“平平归来”用实际行动为一线提供了紧缺物资,雪中送炭的义举也获得了大家的认可。不止步于暂时的公益服务,回到北京后,童小平还对背后的“志愿精神”进行了深思与案例研究。
童小平院友参与物资协调志愿工作
嘉宾分享结束后,教育学院2019级硕士班党支部书记詹婧,研会副主席黄鸿等同学也分别表达了自己的听完讲述后的感悟,同时与分享嘉宾进行了对话交流。完美注册肿瘤医院团委书记龚元昆指出此次分享交流为青年们搭建了平台,大家可以从更全面的角度来看待此次战“疫”中的青年力量,也为学院医护们的工作得到大家的认可而骄傲。
参会师生会后合影
“益重青青志,风霜恒不渝”,此次交流会让同学们真切感受到了在抗击疫情的战斗中所涌现的青春蓬勃之力,激发了同学们勇担时代责任,奉献自身力量的热情,相信取得疫情防控狙击战全面胜利的那天不会太远。总书记寄语说“青春由磨砺而出彩,人生因奋斗而升华”,也希望同学们能将所思所悟融入到未来的成长征途之中。
文字/荣赛波
图片/张守玉
供稿/学工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