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0-28
香港教育大学林质彬(LIM Cher Ping)教授受邀作海外学者报告
2021年10月26日下午,香港教育大学学习技术与创新讲席教授林质彬(LIMCherPing)博士受邀通过腾讯会议作完美注册海外学者报告《大规模教师能力建设》(Capacity Building of Teachers@ Scale)。本次报告由教育技术系主任贾积有教授主持,我院三十余名师生参与活动。
讲座伊始,林教授回顾新冠肺炎疫情对教育产生的广泛影响:它使得学校的主要教学模式从面对面转变为在线;它也为教育部门创造了反思教学质量和包容性和机会;更重要的是,它提供了一个战略规划的契机,以提高教育的公平、质量和效率。教育公平要确保所有教师都能够获取教学资源;高质量的教育要支持主动学习、做中学、协作型学习并给学生提供反馈和反思支架等;效率是指要能优化供应、获得所期待的输出和较高的产出/投入比例。
在帮助教育系统从疫情中恢复、并关注边缘群体的特殊需求方面,教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关键胜任力包括:分析社会背景和学生的学习需求、设计能实施高质量的混合学习课程、开发混合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学习和心理方面的支持、管理和评估混合式教学过程、规划和实施在线或者混合式教学评估等。这些胜任力与国际上知名的现代信息社会中教师TPACK(技术知识、教学法知识和内容知识)等模型不谋而合。应当通过信息技术支持的教师培训帮助教师获得上述胜任力,包括开发和使用慕课、开放教育资源、智能教学系统、相互评价网络等。
林教授分享了他参与过的国际性的教师专业发展培训案例,包括印度的TESS-INDIA MODEL、菲律宾的ELLN Digital Model (Philippines) 和全球性的IIOE,并总结了这些项目的经验:首先是本地化,考虑到不同地区的发展情况,尤其对于那些没有高端科技、没有稳定网络连接的地区,需要有更加简单实用的同步或者异步支持;其次是选择技术要和学习者需求匹配,考虑其习惯和技能、基础设施等;最后则是要有持续的实施、评估、改进的迭代过程。
林教授报告之后,回答了听众提出的问题,介绍了自己开发过的四个培训课程,包括:和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等相关的科技课程、对于教育领域教师的信息传播技术课程、教育领导力发展课程、技术层面对于提供软硬件支持的技术人员培训。
最后,林教授以国际期刊《互联网和高等教育(The Internet and Higher Education)》责任主编的身份,为科研论文写作、投稿、修改和发表提出了宝贵建议。第一是要了解期刊的偏好风格,比如目标和范围是什么,是偏好实证类还是理论类,过去五年发表的文章都有什么特征等。第二是是充分证明论文的学术贡献。有应用潜力或者政策建议固然好,但关键还是要有学术贡献,比如文章如何佐证了、反驳了或者扩展了前人的理论。第三是文章的逻辑紧密性,一般按照问题、综述、设计、方法、讨论、总结这样的脉络来撰写;其中综述可能只占两三段,但应该对文章内容起到关键的引导作用。
讲座专家简介:LIM Cher Ping博士是香港教育大学教育与人类发展学院负责国际关系的副院长,教育技术与创新讲席教授,清华大学和南方科技大学客座教授。林教授是国际期刊《互联网和高等教育(The Internet and Higher Education)》主编。根据JCR/SSCI的最新报告,该刊目前在教育技术类期刊中名列第一,在200多种教育和教育研究类期刊中排名第三。他还领导着国际性的数字学习促进教育发展网络。在过去二十年中,他与国家和国际层面的多位重要教育政策制定者和研究者进行了广泛合作,以提高教育公平、质量和效率。2014年之前,他一直担任香港教育大学学习、教学和技术中心主任,并领导和支持大学的各种质量提升计划。在2010年加入该大学之前,他曾任西澳大利亚州教育教授、国际伙伴关系主任和亚太教师教育和创新卓越中心主任。
稿:刘一峥,贾积有
图:林质彬,贾积有